6.6 卷积积分

有时,我们可以将一个拉普拉斯变换 H(s)H(s) 识别为另外两个拉普拉斯变换 F(s)F(s)G(s)G(s)乘积,后者分别对应于已知的函数 ffgg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可能会预期 H(s)H(s) 将是 ffgg乘积变换。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;换句话说,拉普拉斯变换不能与普通乘法交换。另一方面,如果引入一个适当定义的“广义乘积”,那么情况就会改变,如下面的定理所述。

定理 6.6.1 | 卷积定理

如果 F(s)=L{f(t)}F(s)=\mathcal{L}\{f(t)\}G(s)=L{g(t)}G(s)=\mathcal{L}\{g(t)\} 都存在于 s>a0s>a \geq 0,那么

H(s)=F(s)G(s)=L{h(t)},s>a,\begin{equation*} H(s)=F(s) G(s)=\mathcal{L}\{h(t)\}, \quad s>a, \tag{1} \end{equation*}

其中

h(t)=0tf(tτ)g(τ)dτ=0tf(τ)g(tτ)dτ\begin{equation*} h(t)=\int_{0}^{t} f(t-\tau) g(\tau) d \tau=\int_{0}^{t} f(\tau) g(t-\tau) d \tau \tag{2} \end{equation*}

函数 hh 被称为 ffgg卷积方程 (2) 中的积分称为卷积积分

方程 (2) 中两个积分的相等性可以通过在第一个积分中进行变量替换 tτ=ξt-\tau=\xi 来得到。在给出该定理证明之前,让我们对卷积积分进行一些观察。根据这个定理,两个函数卷积变换,而不是它们普通乘积变换,由单独变换乘积给出。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写作来强调卷积积分可以被认为是“广义乘积”:

h(t)=(fg)(t)\begin{equation*} h(t)=(f * g)(t) \tag{3} \end{equation*}

特别地,符号 (fg)(t)(f * g)(t) 用于表示方程 (2) 中出现的第一个积分方程 (2) 中的第二个积分表示为 (gf)(t)(g * f)(t)

卷积 fgf * g 具有普通乘法的许多性质。例如,很容易证明

fg=gf (**交换律**) f(g1+g2)=fg1+fg2 (**分配律**) (fg)h=f(gh) (**结合律**) f0=0f=0. (**零性质**) \begin{align*} f * g & =g * f & & \text { (**交换律**) } \tag{4}\\ f *\left(g_{1}+g_{2}\right) & =f * g_{1}+f * g_{2} & & \text { (**分配律**) } \tag{5}\\ (f * g) * h & =f *(g * h) & & \text { (**结合律**) } \tag{6}\\ f * 0 & =0 * f=0 . & & \text { (**零性质**) } \tag{7} \end{align*}

方程 (7) 中,表示的不是数字 0,而是对于每个 tt 都为 0 的函数。这些性质证明留给您作为练习

然而,卷积积分不具有普通乘法的其他一些性质。例如,通常情况下 f1f * 1 不等于 ff。 要看到这一点,请注意

(f1)(t)=0tf(tτ)1dτ=0tf(tτ)dτ(f * 1)(t)=\int_{0}^{t} f(t-\tau) \cdot 1 d \tau=\int_{0}^{t} f(t-\tau) d \tau

例如,如果 f(t)=costf(t)=\cos t,那么

(f1)(t)=0tcos(tτ)dτ=sin(tτ)τ=0τ=t=sin0+sint=sint\begin{aligned} (f * 1)(t) & =\int_{0}^{t} \cos (t-\tau) d \tau=-\left.\sin (t-\tau)\right|_{\tau=0} ^{\tau=t} \\ & =-\sin 0+\sin t \\ & =\sin t \end{aligned}

显然,在这种情况下 (f1)(t)f(t)(f * 1)(t) \neq f(t)。 类似地, fff * f 可能不为非负数。 参见问题 3 中的示例

卷积积分出现在各种应用中,其中系统时间 tt行为不仅取决于其在时间 tt状态,还取决于其过去的歷史。 这种系统有时被称为遗传系统,并且出现在中子输运粘弹性人口动力学等不同领域中。

现在转向定理 6.6.1 的证明,我们首先注意到,如果

F(s)=0esξf(ξ)dξ 且 G(s)=0esτg(τ)dτF(s)=\int_{0}^{\infty} e^{-s \xi} f(\xi) d \xi \quad \text { 且 } \quad G(s)=\int_{0}^{\infty} e^{-s \tau} g(\tau) d \tau

那么

F(s)G(s)=0esξf(ξ)dξ0esτg(τ)dτ\begin{equation*} F(s) G(s)=\int_{0}^{\infty} e^{-s \xi} f(\xi) d \xi \int_{0}^{\infty} e^{-s \tau} g(\tau) d \tau \tag{8} \end{equation*}

由于第一个积分被积函数不依赖于第二个积分积分变量,因此我们可以将 F(s)G(s)F(s) G(s) 写为迭代积分

F(s)G(s)=0esτg(τ)(0esξf(ξ)dξ)dτ=0g(τ)(0es(ξ+τ)f(ξ)dξ)dτ\begin{align*} F(s) G(s) & =\int_{0}^{\infty} e^{-s \tau} g(\tau)\left(\int_{0}^{\infty} e^{-s \xi} f(\xi) d \xi\right) d \tau \\ & =\int_{0}^{\infty} g(\tau)\left(\int_{0}^{\infty} e^{-s(\xi+\tau)} f(\xi) d \xi\right) d \tau \tag{9} \end{align*}

通过引入变量替换,后一个积分可以被置于更方便的形式。 令 ξ=tτ\xi=t-\tau,对于固定的 τ\tau,因此 dξ=dtd \xi=d t。 此外,ξ=0\xi=0 对应于 t=τt=\tauξ=\xi=\infty 对应于 t=t=\infty; 然后,关于 ξ\xi积分方程 (9) 中被变换为关于 tt积分

F(s)G(s)=0g(τ)(τestf(tτ)dt)dτ\begin{equation*} F(s) G(s)=\int_{0}^{\infty} g(\tau)\left(\int_{\tau}^{\infty} e^{-s t} f(t-\tau) d t\right) d \tau \tag{10} \end{equation*}

方程 (10) 右侧的迭代积分是在 6.6.1 所示的 tτt \tau 平面上延伸至无穷远的阴影三角形区域上进行的。假设积分顺序可以颠倒,我们重写方程 (10),以便首先执行关于 τ\tau积分。这样我们就得到

F(s)G(s)=0est(0tf(tτ)g(τ)dτ)dt\begin{equation*} F(s) G(s)=\int_{0}^{\infty} e^{-s t}\left(\int_{0}^{t} f(t-\tau) g(\tau) d \tau\right) d t \tag{11} \end{equation*}

或者

F(s)G(s)=0esth(t)dt=L{h(t)}\begin{equation*} F(s) G(s)=\int_{0}^{\infty} e^{-s t} h(t) d t=\mathcal{L}\{h(t)\} \tag{12} \end{equation*}

其中 h(t)h(t)方程 (2) 定义。这就完成了定理 6.6.1 的证明

6.6.1 F(s)G(s)F(s) G(s) 中的积分区域

例子 1

H(s)=as2(s2+a2)\begin{equation*} H(s)=\frac{a}{s^{2}\left(s^{2}+a^{2}\right)} \tag{13} \end{equation*}

拉普拉斯逆变换

H(s)H(s) 视为 s2s^{-2}a/(s2+a2)a /\left(s^{2}+a^{2}\right)乘积是很方便的,根据 6.2.1 的第 3 和第 5 ,它们分别是 ttsin(at)\sin (a t)变换。因此,根据定理 6.6.1,H(s)H(s)拉普拉斯逆变换

h(t)=0t(tτ)sin(aτ)dτ=atsin(at)a2.\begin{equation*} h(t)=\int_{0}^{t}(t-\tau) \sin (a \tau) d \tau=\frac{a t-\sin (a t)}{a^{2}} . \tag{14} \end{equation*}

您可以验证,如果将 h(t)h(t) 写成替代形式

h(t)=0tτsin(a(tτ))dτh(t)=\int_{0}^{t} \tau \sin (a(t-\tau)) d \tau

也会得到相同的结果,这证实了本例中的方程 (2)。当然,也可以通过将 H(s)H(s) 展开为部分分式来找到 h(t)h(t)

例子 2

初值问题

y+4y=g(t),y(0)=3,y(0)=1.\begin{gather*} y^{\prime \prime}+4 y=g(t), \tag{15}\\ y(0)=3, \quad y^{\prime}(0)=-1 . \tag{16} \end{gather*}

微分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并使用初始条件,我们得到

s2Y(s)3s+1+4Y(s)=G(s)s^{2} Y(s)-3 s+1+4 Y(s)=G(s)

或者

Y(s)=3s1s2+4+G(s)s2+4.\begin{equation*} Y(s)=\frac{3 s-1}{s^{2}+4}+\frac{G(s)}{s^{2}+4} . \tag{17} \end{equation*}

请注意,方程 (17) 右侧的第一和第二分别包含 Y(s)Y(s)初始条件强迫函数的依赖性。将 Y(s)Y(s) 写成以下形式很方便:

Y(s)=3ss2+4122s2+4+122s2+4G(s).\begin{equation*} Y(s)=3 \frac{s}{s^{2}+4}-\frac{1}{2} \frac{2}{s^{2}+4}+\frac{1}{2} \frac{2}{s^{2}+4} G(s) . \tag{18} \end{equation*}

然后,使用 6.2.1 的第 5 和第 6 以及定理 6.6.1,我们得到

y=3cos(2t)12sin(2t)+120tsin(2(tτ))g(τ)dτ\begin{equation*} y=3 \cos (2 t)-\frac{1}{2} \sin (2 t)+\frac{1}{2} \int_{0}^{t} \sin (2(t-\tau)) g(\tau) d \tau \tag{19} \end{equation*}

如果给出了特定的强迫函数 gg,则可以评估方程 (19) 中的积分(如有必要,可以使用数值方法)。

2 说明了卷积积分作为一种工具,在用积分形式编写初值问题方面的强大之处。事实上,在更一般的问题中,可以用非常相似的方式进行。考虑由微分方程组成的问题

ay+by+cy=g(t)\begin{equation*} a y^{\prime \prime}+b y^{\prime}+c y=g(t) \tag{20} \end{equation*}

其中 a,ba, bcc实常数gg 是给定函数,以及初始条件

y(0)=y0,y(0)=y0.\begin{equation*} y(0)=y_{0}, \quad y^{\prime}(0)=y_{0}^{\prime} . \tag{21} \end{equation*}

拉普拉斯变换方法对任何此类问题结构产生了一些重要的见解

初值问题 (15), (16) 通常被称为输入-输出问题系数 a,ba, bcc 描述了某些物理系统属性g(t)g(t)系统输入 y0y_{0}y0y_{0}^{\prime} 描述了初始状态 yytt 时刻输出

对方程 (20) 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并使用初始条件 (21),我们得到

(as2+bs+c)Y(s)(as+b)y0ay0=G(s).\left(a s^{2}+b s+c\right) Y(s)-(a s+b) y_{0}-a y_{0}^{\prime}=G(s) .

如果我们令

Φ(s)=(as+b)y0+ay0as2+bs+c and Ψ(s)=G(s)as2+bs+c\begin{equation*} \Phi(s)=\frac{(a s+b) y_{0}+a y_{0}^{\prime}}{a s^{2}+b s+c} \quad \text { and } \quad \Psi(s)=\frac{G(s)}{a s^{2}+b s+c} \tag{22} \end{equation*}

那么我们可以写成

Y(s)=Φ(s)+Ψ(s).\begin{equation*} Y(s)=\Phi(s)+\Psi(s) . \tag{23} \end{equation*}

因此,

y(t)=ϕ(t)+ψ(t)\begin{equation*} y(t)=\phi(t)+\psi(t) \tag{24} \end{equation*}

其中 ϕ(t)=L1{Φ(s)}\phi(t)=\mathcal{L}^{-1}\{\Phi(s)\}ψ(t)=L1{Ψ(s)}\psi(t)=\mathcal{L}^{-1}\{\Psi(s)\}。请注意,ϕ(t)\phi(t)初值问题的解

ay+by+cy=0,y(0)=y0,y(0)=y0\begin{equation*} a y^{\prime \prime}+b y^{\prime}+c y=0, \quad y(0)=y_{0}, \quad y^{\prime}(0)=y_{0}^{\prime} \tag{25} \end{equation*}

通过将 g(t)g(t) 设置为零从方程 (20) 和 (21) 获得。类似地,ψ(t)\psi(t)

ay+by+cy=g(t),y(0)=0,y(0)=0\begin{equation*} a y^{\prime \prime}+b y^{\prime}+c y=g(t), \quad y(0)=0, \quad y^{\prime}(0)=0 \tag{26} \end{equation*}

的解

其中初始值 y0y_{0}y0y_{0}^{\prime} 都被替换为零。

一旦给定了 a,ba, b, 和 cc 的具体,我们就可以使用 6.2.1 找到 ϕ(t)=L1{Φ(s)}\phi(t)=\mathcal{L}^{-1}\{\Phi(s)\},可能需要结合平移部分分式展开。为了找到 ψ(t)=L1{Ψ(s)}\psi(t)=\mathcal{L}^{-1}\{\Psi(s)\},将 Ψ(s)\Psi(s) 写成如下形式很方便:

Ψ(s)=H(s)G(s),\begin{equation*} \Psi(s)=H(s) G(s), \tag{27} \end{equation*}

其中 H(s)=(as2+bs+c)1H(s)=\left(a s^{2}+b s+c\right)^{-1}函数 HH 被称为传递函数 6{ }^{6},它仅取决于所考虑系统属性;也就是说,H(s)H(s) 完全由系数 a,ba, bcc 决定。另一方面,G(s)G(s) 仅取决于施加到系统外部激励 g(t)g(t)。通过卷积定理定理 6.6.1),我们可以写成

ψ(t)=L1{H(s)G(s)}=0th(tτ)g(τ)dτ\begin{equation*} \psi(t)=\mathcal{L}^{-1}\{H(s) G(s)\}=\int_{0}^{t} h(t-\tau) g(\tau) d \tau \tag{28} \end{equation*}

其中 h(t)=L1{H(s)}h(t)=\mathcal{L}^{-1}\{H(s)\},而 g(t)g(t) 是给定的强迫函数

为了更好地理解 h(t)h(t)意义,我们考虑 G(s)=1G(s)=1 的情况;因此,g(t)=δ(t)g(t)=\delta(t)Ψ(s)=H(s)\Psi(s)=H(s)。这意味着 y=h(t)y=h(t) 是以下初值问题的解

ay+by+cy=δ(t),y(0)=0,y(0)=0\begin{equation*} a y^{\prime \prime}+b y^{\prime}+c y=\delta(t), \quad y(0)=0, \quad y^{\prime}(0)=0 \tag{29} \end{equation*}

它是由方程 (26) 通过将 g(t)g(t) 替换为 δ(t)\delta(t) 得到的。因此,h(t)h(t)系统对在 t=0t=0 处施加的单位冲激响应,自然地,我们称 h(t)h(t)系统冲激响应。然后,方程 (28) 表示 ψ(t)\psi(t)冲激响应强迫函数卷积

参考 2,我们注意到传递函数H(s)=1/(s2+4)H(s)=1 /\left(s^{2}+4\right)冲激响应h(t)=12sin(2t)h(t)=\frac{1}{2} \sin (2 t)。此外,方程 (19) 右边的前两构成了函数 ϕ(t)\phi(t),即满足给定初始条件的对应齐次方程的解。